硬核推荐,乐玩国际:90后“兰州雪姨”颠覆认知:背着老公5年骗2400万,打赏男主播1500万,钱竟然是这样来的...

发布日期:2025-04-13 浏览次数:0

  90后“兰州雪姨”颠覆认知:背着老公5年骗2400万,打赏男主播1500万,钱竟然是这样来的...

  文 | 王耳朵先生

1

  90后女子5年诈骗2400万,给男主播打赏花了1500万。

  起初,以为这是一个“骗子+疯子”的故事。

  等我看完整个始末,才知道它比我想象的还要颠。

  女人姓王,第一次行骗,就在家中。

  被骗的是她结婚才一年的丈夫程先生。

  王某一句“我不希望你工作太辛苦”,就把丈夫哄得晕头转向。

  然后乖乖拿出辛苦积攒的10万块钱,让妻子帮忙走走后门,给调换一个好的工作岗位。

  既然是骗,王某当然不会拿钱办事。

  不仅如此,过了段时间王某还假装自己遭遇骗局,赔进去几十万,被银行不停催债。

  于是,为了帮妻子还债,程先生和父母又将老屋给抵押了,再次交给王某45万。

  你说一个妻子,骗丈夫的钱干嘛?

  说出来,挺可笑的。

  王某花钱一向大手大脚,刚工作那段时间办了一张信用卡,体验到了提前消费的快乐后一发不可收拾。

  自己工资一个月也就几千块钱,为了还款,只能以债抵债,信用卡那是一张接一张的办。

  到了她和丈夫结婚的那一年,已经累计了几十万的债务。

  原本她是想从丈夫那骗点钱,把信用卡的坑给填了。

  没想到,钱一到手,她的手又痒了,没几天就给花得一干二净。

  至于花在哪?

  两个主攻方向:购买奢侈品、打赏男主播。

  然后,从这一刻开始,她体内的“诈骗基因”彻底觉醒了。

  丈夫那没钱了,她就打起了亲朋好友的主意。

  如果说第一次诈骗,是仓促间的决定。

  那么第二次,就是费尽心机。

  因为当时王某在区卫生工作管理局上班,知道单位有一批“内部房”待分配,并且房子建好后,她还上门检查过。

  一次,发现门上有人贴了张开锁的广告,忽然计上心头:

  冒认户主,找人开锁,更换锁芯。

  为了装得更加逼真,她还特意做了假的房产证。

  找过上门开锁的朋友都知道,虽然对方也会问你要身份证明啥的,但是检查没那么严格,这就给了有心人钻空子的机会。

  要说王某趁机弄个一套两套房子的钥匙,咱也不意外。

  可你知道她弄了多少吗?一栋楼的锁芯几乎都被她换了一遍。

  之后的流程就简单了。

  王某拿着钥匙,带着各种假证,从身边人开始,挨个地刀。

  “我和领导关系好,有便宜的内部房,只要市价的一半,你要是不要?”

  凭着这一套话术,以及可以随时看房的便利,你还别说,大家都对她深信不疑。

  无论是丈夫的姐姐,还是自己的小姑、小姨、最好的朋友,王某是把所有沾亲带故的都给忽悠瘸了。

  其中很多人拿了个假的发票和不动产买卖受理通知书,就直接把房子的全款给付了。

  在5年间,王某前前后后骗来2400万。

  当然,钱到手,王某也没留住,继续按照之前的套路给霍霍了。

  其中,一个章姓主播可能长到她心趴上了吧。

  王某不仅成了对方的榜一大姐,还给人家买车买房。

  第一次出手就是一辆价值140万左右的高档越野车,后面又在哈尔滨和海南各买了一套房。

  加上私下转账,零零总总算起来有980多万。

  看过《情深深雨濛濛》的人都知道,这不就是现实版「雪姨」吗?

  当然,王某在网上发布的照片,章某也是见过的,妥妥的白富美啊,还是主动示好的那种。

  章某说不动心是假的,于是郎有情妾有意,两个人就搞起了网恋。

  当然,章某也做好了和榜一大姐线下交流的准备。

  可咱也不知道王某是咋想了,钱是大把大把地花,网上聊得也挺嗨,可她愣是没有见面的打算。

  就很难评吧。

  紧接着,就是去年年初,东窗事发。

  而那时,王某的丈夫还被蒙在鼓里,每个月还在帮妻子还信用卡。

  被捕后,王某还挺狂:

  “被抓了也挺好,钱不用还了。”

  一时间,竟然不知道她是真傻,还是真坏。

2

  这些年,我们见过不少挪用公款,挥霍无度,包养情人的故事,也见过不少为了打赏主播坑蒙拐骗,倾家荡产的案例。

  这事无关性别,不分年龄。

  人性的欲壑难填,不用我说,大家都知道。

  王某也是如此。

  不过,在这里,我不想分析诈骗犯的动机,更不愿说一大堆劝人向善的话。

  毕竟,好言难劝该死的鬼。

  真要有人有样学样,自食恶果也是活该。

  说两点有用的吧。

  第一,杀熟。

  坑人这行当,对熟人最好使。

  因为,人熟了就会放松警惕。

  王某诈骗的开端选的就是自己老公,后来卖房的第一单也是找的大姑子,并且还让老公去开口。

  这一切,不都是因为有亲密关系作掩护,拥有天然的信任感吗?

  说个身边发生的事情。

  两个叔伯家的堂姐妹,之前好得跟一个人似的,前段时间突然闹得要断亲。

  事情的起因是,一天,堂妹突然火急火燎地私信堂姐。

  说自己在银行有关系要办贷款,需要一个逾期提醒人,只要带上身份证,不用签字,陪她去现场走一趟就行。

  堂姐碍于情面,顺口就答应下来。

  没想到去了银行,一通操作,竟然是骗她来贷款,并且堂妹还想拿她贷的钱,填自己贷款的窟窿。

  堂姐那个心寒啊,要不是最后醒悟过来,真就着了道了。

  后来,她质问堂妹,为啥这么心狠?

  堂妹死猪不怕开水烫,一副“骗你咋地”的样子。

  更让人细思极恐的是,这事并非堂妹突发奇想,而是有人给她支的招,想必也是真办成过的。

  说到底,杀熟这种事,就是一竿子买卖,要么不做,要么就做绝。

  所以,越是熟人,在利益,尤其是金钱上,越要谨慎。

3

  第二,特权。

  无论是给丈夫走后门,还是“内部房”,王某都是一副“上面有人”的派头。

  甚至警方介入调查后,她还威胁办案民警,出门小心点。

  这就是一种特权思维。

  还别说,这个社会,很多人就吃这一套。

  王某的骗局里,有一幕非常荒诞。

  一伙购房者在“内部房”小区聚集,被执勤的民警逮个正着。

  一番调查后,警方明确告知购房者这是未对外分配的安置房,而且他们出具的购房文书也是伪造的。

  众人面面相觑,心生狐疑。

  可过了几天再次被问询,又都信誓旦旦地保证购房合约合法有效。

  再追问,就是“就算文书是假的,房子也能下来。”

  言下之意,就是你个小警察,啥都不懂,别管太多……

  原来,事后有人找王某对质,王某又拿出所谓的“保护伞”,一副讳莫如深的样子。

  于是,一个个又变成了“懂王”。

  最后,搞得办案的民警疑神疑鬼,以为真有啥黑幕,一时间也不好直接抓人,准备放长线钓大鱼。

  这事现在说来挺离谱,不过结合现实去看,不由得有些背脊发凉。

  骗子之所以能骗到人,除了抓住了人性的弱点,也精准地把握住了生活中的bug不是吗?

  最后说一句,小心那些说我有“内部关系”的人。

  扪心自问,如果有这种天大的好事,你确定真能落到你我手中吗?

  感谢你读到最后。

  参考资料:

  CCTV12:《一线》20250319期《内部房”的诱惑》

  大象新闻:《90后美女伪造百份房产证卖房诈骗2400万!豪掷上千万打赏多位男主播》

  荔枝新闻:《90后女子换整栋楼锁芯卖房2400万 打赏多位男主播》

如果您有什么问题,欢迎咨询技术员 点击QQ咨询